日本因漫畫2025年災難預言面臨旅遊干擾
近幾週,一部鮮為人知的漫畫在日本及全球引起廣泛關注。在《我所見的未來》中,作者龍樹諒預測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災難性自然災害。這一預測導致一些旅客取消夏季赴日行程,引發社群媒體熱潮。龍樹預測的吸引力何在?即將上映的日本恐怖電影又如何捲入這波恐慌?
龍樹諒的漫畫《我所見的未來》於1999年首次亮相,龍樹以自己為角色,內容取材自她自1985年起記錄的夢境日記。1999年版封面描繪龍樹角色一手遮眼,頭頂有明信片提及她的「預見」。其中一張明信片預言「2011年3月:大災難」。2011年3月東北地震與海嘯後,龍樹的漫畫重新受到關注,稀有版本在拍賣會上價格飆升。

2021年,龍樹發行《我所見的未來:完全版》,新增預言:2025年7月將發生一場規模為2011年三倍的海嘯災難。她先前預測的準確性放大這一新警告在日本社群媒體的傳播。
據報導,龍樹的2025年7月預言促使部分迷信旅客,特別是在漫畫有譯本的香港,避開今夏赴日旅遊。這一趨勢的規模尚不明確。據《產經新聞》與《CNN》報導,香港算命師七師進一步加劇恐懼,警告6至8月日本地震風險升高。
日本媒體報導香港航空公司的應對。《ANN新聞》等媒體稱,香港航空取消每周三班飛往仙台的航班,仙台為2011年重災區。大灣航空也因災害預言與經濟不確定性,削減5至10月間香港至仙台與德島的直飛航班。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在4月《記者會》中駁斥預言「不科學」,鼓勵遊客無視。
《我所見的未來》受媒體關注提升其能見度。5月23日報導確認完全版銷量《超過100萬冊》。這波熱潮與即將上映的日本恐怖電影《2025年7月5日凌晨4:18》同步,該片於6月27日在日本影院首映。電影靈感來自龍樹的2025年7月預言,聚焦一名生日為7月5日的角色,展開怪事。漫畫及其預言的媒體熱度可能推高電影關注度。
然而,部分社群媒體貼文與影片錯誤將電影標題與預測災難的具體日期連繫,混雜科學地震數據與聳動警告。出版商飛鳥新社因此發表《聲明》:「我們澄清,作者(龍樹)未指明電影標題提及的日期與時間。請避免被媒體與社群平台的片面資訊誤導。」
日本常面臨地震、海嘯、洪水與山崩等自然災害。雖龍樹的預言缺乏科學依據,卻觸及科學支持的真實擔憂。據《朝日新聞》與《神戶大學》,地震學家估計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超級地震襲日機率達70-80%。2025年3月,政府更新此類地震預測,估計高達30萬人死亡及大城市受巨大海嘯影響。這一科學背景助長混雜龍樹預言與南海海槽最壞情境的恐慌內容。然而,日本氣象廳在其《首頁》上將精確預測地震日期與地點稱為「騙局」,暗示龍樹2011年預言或為巧合。
許多日文X用戶批評媒體對龍樹預言的炒作與恐慌。「信賴漫畫的災害預測很愚蠢。南海海槽地震隨時可能發生,」一名《用戶》表示。龍樹本人在《每日新聞》聲明中表示,希望她的漫畫能提升防災意識,但敦促民眾勿過分受預言影響,應遵循專家指引。